农工党亳州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清水廊道水环境质量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清水廊道基本情况
我市境内清水廊道包括西淝河和茨淮新河两条河道,全长153.91千米。西淝河全长110.60千米,其中谯城区43.31千米,涡阳县8.61千米,利辛县58.68千米。茨淮新河全长65.03千米,其中利辛县31.09千米,蒙城县33.94千米。清水廊道沿岸支流共计131条,其中西淝河支流100条,茨淮新河31条。
2020年8月,引江济淮工程开始向亳州供水,清水廊道发挥出输送饮用水的重要作用,我市人民喝上了清水廊道地表水,目前已经达到日供水12.6万吨,基本解决了我市城市人口水量少、水压低、含氟高的问题。
二、清水廊道治理及管护情况
由于长期以来西淝河、茨淮新河一直定位于防洪除涝灌溉功能,转变为输送饮用水功能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提案指出的流域支流没有系统治理、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联防联治难度较大、管护人员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清水廊道水质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水廊道管理工作,2020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引江济淮亳州段清水廊道及亳州调蓄水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清水廊道开发利用规定、管理保护要求、各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等内容。同年10月,市级总河长签发1号总河长令《关于加强西淝河、茨淮新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河道管理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各级清水廊道河长、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清水廊道水污染防治,推进清水廊道“四乱”整治常态化,强化问题处罚措施等。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引江济淮亳州段清水廊道及亳州调蓄水库管理暂行办法》及总河长令,定期巡查河道管护存在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努力维护河道行洪畅通、水质安全、水环境优美。
(二)详细摸清底数。自2020年6月开始,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联合各县区政府,组织对全市境内西淝河、茨淮新河一级支流基本情况、沿岸污染源等进行详细摸排三轮,共发现131条支流沿河污染源2584处,建立了问题清单,对相关乡镇逐个通报问题,压实整改责任,全面实施整改,沿河污染源大幅度减少。自2021年4月至今持续开展了西淝河、茨淮新河清水廊道支流水质水量摸底调查工作,对各支流水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每月对各支流水质监测一次,分析水质变化情况,为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调查结果以专报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均做出了重要批示。
(三)进行综合治理。为全面做好清水廊道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供水安全,针对清水廊道支流多年未系统治理、沿岸污染源多的问题,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亳州市西淝河、茨淮新河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清水廊道及其一级支流沿线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厕所改造,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面源污染治理,支流清淤疏浚等内容。《方案》分三年实施,2021年开展试点工作,分别在西淝河、茨淮新河沿岸选取了涡阳县高公镇、蒙城县楚村镇、谯城区淝河镇、利辛县王市镇和纪王场乡作为试点乡镇,对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整治,清淤河道,消除沿岸污染源,改善流域水环境。试点工作计划总投资19519.67万元,截至7月底已完成949.52万元。2021年午收后,各县区全面加强西淝河及其一级支流两岸秸秆离田工作力度(离田率达到95%),大大减少了秸秆还田产生的面源污染。
(四)完善基础工作。为保障清水廊道及亳州调蓄水库水质安全,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清水廊道基础建设。一是加密水质监测。对清水廊道各重要点位及重要支流入河口水质一月一检测(汛期雨水较多,加密检测频次)。二是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了亳州市调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彻底整治水库周边养殖场、物料堆场、废品收购站等各类污染源47个,完成了标识牌树立、隔离防护网设置等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工作。三是制定《亳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正在积极推进《亳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制定工作,计划11月完成立法调研工作。该《条例》制定发布后,将为亳州市调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及西淝河、茨淮新河清水廊道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四是谋划建设西淝河防护道路和隔离网。该项目可研已完成,并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且已通过水利部复审。
(五)注重日常管理。一是明确专管机构。我市明确了市河道保护管理服务中心为清水廊道专门的管理机构,各县区水利局也相应明确专门管理单位。二是加强巡河检查。专管机构每周至少巡河检查1次,遇突发情况加密巡查频次,如汛期为防支流不达标水体污染清水廊道,专管机构适时增加巡查次数。三是注重问题整改。专管机构每次巡查填写巡查记录,交办发现问题并跟踪整改。今年以来,共发现清水廊道“四乱”问题10处,已整改完成8处,剩余2处属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协调解决。经过近几年持续清理整治,清水廊道干流水环境明显改善,整体情况较好,基本无新增“四乱”和危害水环境的问题。
(六)创新宣传方式。我市开展水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全年结合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水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讲授水污染防治课程、观看水环境保护微电影、环保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进一步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宣讲水环境保护政策、提高社会各界水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市水利局及各县区水利局清水廊道管理人员在巡查清水廊道时,发现有滩地耕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秸秆、堤坡取土等破坏河道工程及水环境行为的,进行现场制止,并向村民宣传清水廊道的作用及保护的重要性,提高村民保护清水廊道的意识,引导村民关注、支持、参与清水廊道保护。市农业农村局对清水廊道支流沿岸的118家养殖场(户)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对治污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或集中处理,减少畜禽养殖对清水廊道支流的污染。
三、下步打算
(一)加快综合治理进度。流域综合治理战线长、投资大、涉及面广,需要市、县、乡及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步,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整合各项目投资,将各涉水涉污治理项目向清水廊道流域倾斜,加快综合治理进度,早日完成治理任务,彻底解决西淝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完善清水廊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设沿河防护道路154.15km、隔离网136.2km及跨支流涵闸63座,新增巡逻船只停靠船坞4处,新增自动水质监测站6处。
(三)延伸日常管护范围。通过各级各部门1年多的努力,清水廊道本干水环境较好,管护成效较明显,基本无新增河道“四乱”及危害水环境的问题。下一步,各级各部门将把管护重点向清水廊道一级支流延伸,切实做到全流域管护,逐步减少清水廊道支流污染对干流水质的影响。
(四)强化联防联治联管。清水廊道跨省、跨市、跨县,下一步,在做好市内各县区、各部门的联防联治的基础上,由市河长办牵头协调河南省周口市和我省阜阳市、淮南市河长办,巩固与阜阳市的联防联治成果,与周口市、淮南市签订联防联控联管协议,着力解决清水廊道管护跨区域突出难点问题,切实达到清水廊道上下游、左右岸共护一河清水的目的。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清水廊道管护工作的支持,请贵单位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该项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联系广泛的优势,帮助宣传政策,引导各方参与清水廊道的保护,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办复类别:B类
联系电话:5017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