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版 | 无障碍浏览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市水利局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600728507525E/202509-0001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索引号: 11341600728507525E/202509-0001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水利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 公告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01 10:53 信息来源:亳州市水利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农工党亳州市委会:

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防汛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会同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会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

(一)系统谋划城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水利局正在推进涡河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完工后,市主城区防洪标准将提高到100年一遇。市水利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和谯城区,针对强降水暴露的城区排水能力不足问题,系统谋划论证拆除宋汤河小洋桥闸,计划改建为闸站结合设施,提高宋汤河的抽排能力;提级扩建赵王河河道及下游涵闸,增加排涝流量,目前正在推进前期工作。针对陵西湖(亳宋河)桥梁阻水问题,在现有红旗桥2跨10米的基础上,谋划扩建2跨10米,或拆除重建,提高红旗桥的过水能力。针对京九铁路西边沟堵水问题,谋划拆除阻水堵坝等,疏通铁路边沟水系。

(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针对全市严重旱情和强降水中小河流暴露的问题,结合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系统谋划涡河灌区治理项目,规划灌溉面积320万亩。加快推进1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亳宋河古井镇片区水系等受淹严重的农村河道治理,全面提高中小河流排涝能力。

二、加强农田水利系统治理

(一)高标准进行项目设计。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原则,在项目设计时突出“两个优先、一个坚持”:优先对“一田两区”进行建设。即对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先对2018年之前建设标准偏低、设备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提升。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对面向长三角区域销售的农产品种植区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

(二)制定建后管护制度。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巩固农田建设成果,加强建后管理和养护,使建成的农田工程长久持续发挥效益。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亳州市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办法(试行)》明确了由乡镇作为农田建设工程的建后管护主体,村民委员会具体落实相关建后管护工作各级均要配套一定的管护资金,确保农田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2020—2024年省、市、县三级共安排管护资金4341.3万元,其中2020年投入509.2万元,2021年投入785.8万元,2022年投入227.3万元,2023年投入1400.7万元2024年投入1418.3万元,有效保障了农田建设工程的运行和维护

(三)抓好易涝点治理试点工作。为探索多样化、精细化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全市拟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米”易涝点治理项目试点工作,目前乡镇名单已确定涡阳县涡南镇、楚店镇;蒙城县小涧镇、漆园街道;利辛县阚疃镇、永兴镇、巩店镇;谯城区牛集镇、魏岗镇,各县区将及时制定农田水利“最后一米”易涝点综合治理方案,明确资金需求、实施计划等要素,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强小型涵闸建设管理

对全市539座小型涵闸进行全面系统梳理,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小型涵闸,以县(区)为单位打包谋划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分批更新改造,提高排涝能力。同时,加强对闸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一)开展防汛演练。为检验防汛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队伍快速集结能力。2025年4月,组织国祯排水公司开展防汛应急实战演练;2025年6月已组织开展市主城区洪涝灾害防御桌面推演。

(二)多措并举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已完成亳州市城区积水点工程,消除望汤阁等易涝点4处,新建改造管网6.5公里,新增排涝能力3.3万m3/h,已经受住今年几次雨水考验;继续推进谯城区积水点改造项目,启动城区70公里雨水管网清淤检测,及时对雨污混接、错接点、破损处进行改造修复;抢抓“两重”项目政策机遇,编制完成《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谋划项目60个。

(三)做好防汛应急准备。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盘点,落实物资由专人看管,随取随用,保证有需求时备得足、运得出、用得上。目前配备龙吸水1辆、移动泵车3台、一体化排涝泵22台,应急排涝能力12000立方/小时;撬棍、安全锥、铁马、三脚架等物资储备充足,专业抢险队伍150余人。

(四)提升智慧防汛管理水平。已建成市本级城市生命线二期工程,补充中高风险窨井检测设备723套。结合数字城管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建立积水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水位监测、视频监控等方式,对城市道路积水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时掌握路面积水深度;积水深度超警戒水位时系统自动预警。

五、加强防汛应急业务培训

为全面提升我市防汛应急能力,我市坚持推进“指挥体系-队伍装备-培训演练”三位一体建设实践。具体措施包括:

(一)优化指挥体系与机制。结合全省“1311”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成功经验,制定我市任务清单,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工作机制。

(二)强化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引导整合80余支乡镇(街道)应急抢险队伍、7支企业专业抢险队伍、7支社会救援队伍参与防汛应急工作;登记在册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达1万余人;并加强与驻地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的协同联动。

(三)保障物资装备效能。完成市县两级防汛物资的检查盘点和更新补充,并重点加强国债项目配备的先进防汛抢险物资装备的培训使用。

(四)深化培训与演练实效。2025年,市、县、乡三级按计划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含桌面推演)139次,防汛业务培训174次,有效提升实战能力。

六、加强群众思想教育

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在每年5月份集中组织有关部门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防灾减灾宣传周的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紧紧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包括防汛应急知识在内的贴近生活、贴近企业、贴近群众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宣传、应急、水利等部门将防汛抗洪和自救互救知识作为宣传重要内容,第一时间广泛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城市内涝、河流洪水、汛期居家出行安全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Copyright©2025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9013987号
主办单位:亳州市水利局 联系方式:0558-5117921
  网站标识码:3416000033  网站导航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035号